M5- 872篇-<中華文化倫理學>不可說

吳宗聰 (Tsung-Yin Wu)
8 min readAug 4, 2017

--

歡迎參加只討論中國思想/中國哲學,不討論西洋哲學的 臉書讀書會- [中國哲學/中國思想]歷代中國哲學思想史、諸子百家和中華文化討論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3497775951787/

#中國哲學現代化
#中華文化倫理學
#語言倫理學
#教育倫理學 #教學倫理學 #師道
#職業倫理學 #專業倫理學
#知之為知之 #道可道 #不可說 禪宗 #文字魔 #言筌
#不昧因果 #不落因果

拜讀美國克瑞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學系的終身教授 #袁勁梅 給被開除的學生的信-”2017年07月28日21:54美國教授開除中國研究生:我就不該錄取你”,實在讓人倍感壓力。裡面提到 #前期維根斯坦 / #前期維特根斯坦 的理論:

凡你能說的,你說清楚;凡你不能說清楚的,留給沉默。」(維特根斯坦,Tractatus)-對不了解的事物要選擇沉默。

發現東方也有很多類似的觀念。孔子就曾經說過:

論語為政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意思就是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所謂的”知道”。荀子也曾經說過:

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嚮 矣。(傲,即“躁”字。囋,多言,嘈囋。嚮,響也。君子如響,有問即答。但也未必,見下文。)

又曰:“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楛,惡也。問楛,所問非禮義也。勿告、勿問、勿聽,即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意。)有争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傲即“躁”。)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瞽,盲目。)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交,通“絞”,急切;舒,緩。不急不慢,恰當合適。) — — 《荀子·勸學》(摘自 FB国学基础:古文私塾 )

老子也曾經說過:

道德經第一章 體道篇:「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也曾經說過” #不可說 ”。

由儒家到佛家,他的意思由一開始所謂的知道才講,到後來的真理無法用言語表達(不可說),前期維根斯坦甚至認為這涉及倫理學,姑且稱作- #語言倫理學 吧!講白話一點就是-你不懂還講就是不道德的。這樣的觀念雖然是他很明確的提出來,但是孔子和荀子所言其實也可以看出倫理學的觀念。讓我想起了一個以前有過的思考。

前期維根斯坦認為,不知道就應該保持沉默。也就是不知道或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就不應該說,用語言說出。推廣的結果就可以得到,不知道就不要做那個行為。這樣的標準是非常高的,以藥師和醫師為例,雖然取得證照有一定的程度,但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同一個班上同學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差地遠,這樣同樣的職業出去的話,說同樣是專業人士所以夠專業是騙人的。以藥師醫師為例,畢業以後是否有在看論文?就算有看,看的論文是不是最新的?所以以前期維根斯坦的標準而言,這些不是最好的專業人士,都有道德上的瑕疵。

  • 現實世界是否可行的修正- #過猶不及

有鑑於此,我試著做一些現實世界的修正。的確前期維根斯坦的看法,如果有一個根本不懂一件事情,我們取極端例子-他完全不懂,但是他卻說的他好像懂一樣,這樣的確是很糟糕的,或許也可因此看出為什麼前期維根斯坦認為這是一件倫理學道德問題。但是如上所說,現實世界中即使同樣是”專業人士”,程度還是差很多的,所以所謂”不懂就閉嘴。”現實上並無法實行。

於是我們取中道,現實世界中,有人懂但是不會表達;有人很會表達但是不懂,後者的確沒有學術價值,但是前者這樣的人卻還不少,譬如說愛因斯坦在傳聞裡就教書教得很不好。這樣的人要他們閉嘴,根本就是世界的損失。而且這樣的標準也使得”教不好的老師有倫理學道德上的問題…。”這樣根本就不合理。 #教育倫理學 (Educational Ethics) #教學倫理學 #師道

所以應該不是完全懂就應該有表達的權利。

並且我們可以推測如果大家遵守前期維根斯坦的”高道德標準”會發生什麼事呢?因為大家都”不夠懂或是夠懂但是表達不好(像是 #韓非子 )”,所以有點懂道很懂的人之中,就少了很多人來進行 #教育 ,所以不懂的人接受教育的機會就更少,因為這個世界的運行就越接近沒有知識的情況,這樣的結論可以說明,太高的道德標準根本就不合邏輯。

  • 表達(語言/行為)的分層分析:

因為不完全懂就可以發表意見,但是每個人的影響力不同,前期維根斯坦的標準太高,但是他所說的 #誤人子弟 倒是真的,所以應該要加以分層,不同層級的人應該要有特定的程度 (中國哲學 #名實問題 ),才不會造成影響力(名)大的人實力(實)不夠的問題。以我的看法應該至少分成幾種階層:

  • A.專業人士(specilaist)-大師(master):大師有可能被推翻,但是他至少要有精通當代傳統上認為正確的該領域知識的程度。
  • B.專業人士(specilaist)-博士(Ph. D):他所專精的領域要有夠專精的理解。 跟上最新研究的博士:其所專精的領域有新的重要研究和未來展望都要跟上。
  • C.跟上最新研究的博士:其所專精的領域有新的重要研究都要跟上。
  • D.專業人士(specilaist)-碩士(master’s degree):同博士,但程度較差。 跟上最新研究的碩士:其所專精的領域有新的重要研究和未來展望都要跟上。
  • E.跟上最新研究的碩士:其所專精的領域有新的重要研究都要跟上。
  • F.沒有跟最新研究的博士。
  • G.沒有跟最新研究的碩士。
  • H.專業人士(specilaist)-學士(Bachelor):同碩士,但程度較差。 跟上最新研究的學士:其所專精的領域的基礎要知道,有新的重要研究和未來展望都要跟上。
  • I.跟上最新研究的學士:其所專精的領域的基礎要知道,有新的重要研究都要跟上。
  • J.學士:其所專精的領域的基礎要知道都要跟上。
  • K.業餘人士:有讀該科目經典並且有理解的人。(有全面讀的仁程度可能會相當於上面)
  • L.業餘人士:有讀該科目經典但沒有有通盤理解的人、沒有讀該科目經典而有部分理解的人。
  • M.業餘人士:沒有讀相關科目但是自己發展出相關觀念的人。
  • N.非業餘人士:根本沒有相關觀念的人。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大概的順序,理論上上層的程度必須包含下層的程度。但是下層的也有可能有例外程度相當於上層的人。

所以每一個階層的程度(實),必須符合他的名聲(名)。如果不符合沒關係,一般這樣的人要有 #自知之明 ,行事都很低調,不會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態度太強勢。

所以除了這些發表的人之外,接受發表的人必須有能力判斷發表者的程度(關於接受發表的人的倫理學),這是互相的關係(關係是互相的)。並且倫理學上還可以做區隔,知道自己的實不夠而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比起不知道自己實不夠而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前者的倫理學道德問題比較嚴重。至於小弟我只是L, #我是可愛動物 ,請多保護我。

就專業人士而言,F、G、J應該是最多的。業餘人士中各種K~M倒是都常看到,N也是常常看到。所以 #職業倫理學 / #專業倫理學 而言,F、G、J都是沒有錯的,因為是現實的限制所造成的結果。業餘和非業餘也沒有問題,因為他們的發表(名)和他們的實相符合。

當然看了那篇文章以後,我自然感覺到我的發表牴觸到專業人士那種層級的問題,竟然還有 #東西方比較哲學 這個專業的術語稱呼。但是由以上我的延伸,我的自定義是L的層級,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以太高的標準要求我,就當作是L層級的文章。

  • 佛教及 #民間信仰 的 #因果 延伸:

因為表達某一種觀念就會產生偏差,所以佛家的觀念中如果宣揚教義講錯觀念(因,造 #口業 )就會有報應(果),這樣的觀念在其他的宗教也可以看到(你傳播異教就是有罪),脫離宗教在教育層面上就是”誤人子弟”。最有名的故事就是GOOGLE”不昧因果 與 不落因果”,故事是有一個大師有一天下班以後有一隻狐狸沒有走,大師知道他有靈性,就問他有什麼問題。那位狐狸說他本來是一個大師,有民眾問他修行者是不是 #不落因果 (不受因果律的限制),他回答是(因),所以就被罰好幾輩子的狐狸(果)。狐狸問大師他自己是哪裡說錯了?大師和他說” #不昧因果 “ (受因果律的限制,但是理解因果律作用在自己身上和外界的原理和軌跡),牠一聽,雖然改一個字,但是牠就頓悟而脫離狐狸的報應了。 #鬼狐傳 #野狐禪 http://www.fgsbmc.org.tw/GauD.aspx?PNO=2015190011

當然我有講錯和我講,我不是很想變成鬼狐。

  • 和儒家分類整合:

由以上我想說可以和儒家的分類加以整合如下:

  1. 不落因果
  2. #聖人 (#至善 , #天道 , #神 ) #君子 ( #聖 ) #心志 #志 #人生命的大體 #形而上 #道 #不昧因果 :所作所為很清楚自己做事情的道理。
  3. #善人 ( #大 ) #有恆者 ( #美 ) #氣質 (和情緒有關的人格特質) 身體 #氣 #人生命的小體 #形而下 #昧於因果 :即使表現出”懂”,只是習慣造成,本身並不瞭解自己做事情的意義。
  • 該學生的問題

應該是劉老師所謂 #君子儒 #小人儒 #做學問與賺錢的問題

#穎中哲20

--

--

吳宗聰 (Tsung-Yin Wu)

寫寫日記、哲學、中國哲學、科學理論、科普和評論的Blog. blogger帳號tsungyinwu